2019年10月19日,中化国际年产22万支反渗透膜项目在宁波象山正式开工,这是中化国际又一里程碑式的事件,标志着中化从此拓展进入全新的膜产业领域。
反渗透膜项目在象山举行开工仪式
中化的膜材料产业是如何从无到有光速生长的?中化发展膜材料有哪些优势?又有哪些战略机遇?
近日,中化国际膜科技事业部总经理朱建军走到镜头前,与广大员工面对面畅谈中化膜产业的成长之路,并分享个人两年来的创业感悟。
《面对面》栏目第五集:中化膜产业诞生记
1、中化膜材料基地上周开工,这是公司发展史上里程碑式的事件。作为中化膜产业的带头人,能否谈谈您此刻的心情?
朱建军:(中化)膜产业对我来说,就像我的一个小孩子一样。我们从技术引进、技术开发、团队招募以及后期技术的验证,到目前为止终于奠基了,相当于一个娃娃诞生了。因此,此刻的心情应该说是非常激动的。当然同时也感觉到压力非常巨大。但是我相信有我们团队的支持,有公司领导的支持,我相信我们一定能把这个事情做好。
2、能否谈一谈中化发展“国产膜”的意义?
朱建军:对于我们大众来讲,对反渗透膜的了解,可能是家用净水设备、净水器里面用于净水的膜材料。但在反渗透膜里面,这是相对来说比较低端的一种应用。反渗透膜的高端应用主要是应用于工业上的工业超纯水、工业污水的回用处理以及污水的零排放。
中化的反渗透膜产品
就反渗透膜来讲,全球应该是在70亿美金的市场规模。但是就整个膜材料来讲,在中国来说,它应该是一个万亿级的市场。但是对于膜产业来讲,尤其是对于反渗透膜来讲,我们现在85%-90%的供应完全是掌握在国外巨头手上。我们国内由于技术的一些原因,到目前为止还没法生产高端的反渗透膜产品。这个也是国家四部委联合发文,要求我们国内进行一些相应的科研攻关。它是一种高端的材料产业,对于我们国内来讲,高端的膜材料是非常重要的。
反渗透膜用于工业领域的污水处理
3、请您谈一谈中化国际膜材料产业的发展历程?
朱建军:反渗透膜这个产业,或者这个产品的酝酿,发源于我们中化国际科技创新中心。那么应该是在两年多以前,我们最开始通过市场的调研,然后开展了一些应用性的研究。然后从事一些技术来源的寻找,通过技术的洽谈,联合的研究,我们已经初步掌握了这样一个生产技术。
位于张江的中化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实验室
今年2月份这个项目立项以来,我们项目推进是非常迅速的,到目前为止也就相当于大半年的时间。那么我们现在已经走到了开工、奠基这样的一个里程碑式的阶段,进展是非常迅速的。
朱建军10月19日在象山工厂奠基仪式上致辞
4、象山工厂的产能将达到多少?未来还有哪些发展规划?
朱建军:我们一期反渗透膜的产能将会达到720万平米/年的生产能力,也就相当于8寸膜的(年产)22万支这么一个产能。我们是以反渗透膜作为一个切入点,来发展高端的膜产品,发展膜的产业。
中化国际年产22万支反渗透膜项目效果图
将来我们的产品会包括脱气膜、反渗透膜、超滤膜、纳滤膜以及ed和edi膜。按照我们的设计产能能够完全达产的话,预期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会占据中国市场将近10%的市场规模。那么随着进一步的发展,我们可能还有二期,还有三期,会更加丰富我们的产品组合,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链。
2017年中国国际化工展,中化展台上首次展出中化研发的脱气膜装置
2017中化国际化工展上,朱建军团队向领导展示新研发的膜装置
5、中化发展膜产业有哪些竞争优势?
朱建军:作为我们中化来讲,首先我们有一个品牌的优势。中化经过将近70年的发展,在海内外有非常好的(品牌)知名度。另外从我们的产业链优势来讲,中化是一个产业链非常丰富的化工企业。所以从上游到下游,我们会串联得非常好。另外从我们内部来讲,我们有比较好的市场优势,我们中化集团,再加上我们未来正在协同的中国化工集团,将来会成为全球数一数二的化工企业。在我们的内部就有非常大的膜材料市场需求。
6、听说您把家都搬到象山去了,条件简陋,创业阶段是什么状态?
朱建军和他的创业团队
朱建军:的确是把家搬到象山去了,主要是跟团队在一起。因为这样的一个产业,靠一个人是没办法把它做起来的,需要一个团队,去一起去完成。那么象山又是一个小县城,各方面的条件相对来说是没办法跟大都市去比,生活条件相对来说是比较简陋一些的。但是我跟我们的团队一样,都在其中。快乐来自于奋斗,这是我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