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富锦囊:中化国际:大收购酝酿大发展-欧洲杯买球网址

2003年5月下旬,中化国际(600500)公布临时股东大会决议公告称,公司2003年度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已于5月20日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2003年度拟公募增发不超过13500万a股的议案,募集资金将用于收购母公司中国化工进出口总公司下属的中化国际化肥贸易公司90%股权和中化巴哈马有限公司100%股权,收购总价款为17.04亿元。

中化国际贸易股份有限公司主营化学品贸易,是国内最大的贸易类上市公司,其在塑料、橡胶、焦炭等主营商品领域保持着国内最大专业贸易商的地位,在化工品船舶运输领域居国内同行业领先地位。目前,该公司拥有全国进口丙酮20%以上、进口甲醇13%左右的市场份额,其dop和二甘醇的销售在福建省和温州地区占主导地位,在东北和华北建立的农药分销网络也已经具备了110多个县级分销商的规模。

中化国际上市以来,通过对募集资金使用的适时调整以及对3年规划的滚动修订,已基本确立了化工品营销、化工品物流、精细化工研发和生产三大核心业务。该公司在2001年南移浦东之后,借助上海金融、贸易、船运、信息中心的商业环境优势,贴近客户、贴近市场进行贸易分销,经营环境大为改善。值得关注的是,公司近来重金切入的聚四亚甲基醚二醇(ptmeg)项目将成为其业绩持续增长的稳定来源。

根据计划,中化国际希望通过增发募集到12亿元左右的资金,加上公司自有资金1.2亿元左右,完成此次总金额为17.04亿元的收购,不足的资金将来自银行贷款。

'全化工企业'初见端倪

对于中化国际而言,虽然公司一直致力于打造'全化工企业',向下游化工品物流以及上游的精细化工的研发和生产渗透,但由于中石化在石化领域的强势地位,即使中国化工市场在未来仍将保持长期的稳定增长,单独依靠化工业务的中化国际也难有规模性成长。

显然,母公司中国化工进出口总公司的化肥业务是中化国际最有可能的扩张目标。在中国这个全球最大的农业国家,13亿人口以及8亿农民是化肥这种生产资料市场最为坚实的底座。据业内专家估计,如果中国在未来保持7%以上的gdp增速的话,对化肥的需求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保持2%的增速是非常有可能的,其市场的稳定性甚至还要好于化工市场。

事实上,在中化总公司的业务组成中,化肥的成长路径也可管窥一斑。在20世纪90年代的初期和中期,中化总公司几乎大部分利润都来自石油贸易。但到了2002年,来自化肥业务的利润首次超过了石油,化肥成为中化总公司的新'金矿'。

据介绍,此次拟收购的母公司化肥资产,是中化总公司孵化成熟的优质资产。中化国际化肥贸易公司是中国最大的化肥进口商及进口化肥经销商,约占全国进口化肥总量的60%,其中钾肥更是占到了75%。截至2002年底,中化化肥已在全国14个主要农业省份建立了15家分公司和89家分销中心,销售范围覆盖东北、华北、华东和华南等地区。中化巴哈马有限公司是中化总公司在巴哈马独资设立的境外企业,其主要业务是从海外供应商手中采购化肥,组织海外运输。2002年与2001年相比,中化化肥和中化巴哈马合计主营业务收入增长了86.98%,主营业务利润增长了70.26%,净利润增长了64.28%,显示了强劲的增长势头和良好的盈利前景。

收购一旦完成,中化国际将摆脱单纯依靠化工业务的局面,强势突入市场广阔的化肥行业。因为此次收购的化肥资产具备化肥贸易、分销和生产一体化的价值链,中化国际将由此占据中国化肥进口的半壁江山,成为中国最大的化工及农业投入品上中下游一体化供应商之一。另外,通过中化国际原有业务与拟收购资产的整合,还可以实现1+1>2的协同效应。即通过整合部分现有分销网点及仓储物流设施,减少公司经营费用;利用中化化肥的分销网络发展中化国际的农药、化肥、农膜等农化业务,增加销售收入;中化巴哈马作为公司对接全球化肥市场的'望哨',将大大增强公司的海外运作及国际化经营能力。中化国际将实现其跨越式发展的关键一步。

是否另有深意

中化国际的母公司中国化工进出口总公司已先后13次被美国《财富》杂志评为世界500强企业之一,2001年在全球最大的贸易型企业中名列第15位。中化国际则是中国化工进出口总公司旗下惟一一家上市公司。

根据中化国际及两家化肥公司2002年数据综合测算,合并完成后中化国际总资产将由30.8亿元扩张到90.7亿元,净资产由15.6亿元猛增到27.1亿元,主营业务利润由6亿元提升到13.8亿元,每股收益非但不会因股本扩张而摊薄,反而当期即可增厚,由合并前的0.466元/股增厚到合并后的0.53元/股。而且,此次收购的资产市盈率为7.57,不仅远远低于国内贸易类上市公司平均48倍的市盈率,即使与在海外上市公司的收购相比,这个价格也是相当合理的。像这样的收购,在国内上市公司中并不多见,由此可以看出中化总公司做大做强中化国际的决心。

然而,中化总公司的目的似乎不仅如此。2002年,国家审计署在对中化进行了长达8个月的审计之后,正式确认其清产核资工作结束。进入2003年,其第一季度的营业额和利润均有大幅攀升,创造了历史新高。

据悉,如果此次收购成功的话,中化总公司其他主营业务的优质资产也可能置入上市公司,如石油业务。虽然与中石油和中石化相比,中化总公司在石油资源上相对单薄一些,但在中国乃至整个东亚的石油贸易领域,它的地位仍然举足轻重。虽然中化总公司在石油进出口贸易方面的专营权已经随着中石化等的加入而被削弱,但它却开辟了包括中国台湾、泰国乃至克罗地亚在内的庞大的转口市场。仅去年一年,中化对台湾地区的转口贸易量就达到了500万吨,占到台湾市场的14%以上,其重要的客户包括台塑等业界巨擘。因此,不仅中化国际今年将在中化总公司强大背景的支持下,进一步实现跨越式发展,而且对于中化总公司漫长的整合、重组历程来说,中化国际这次增发新股以及收购母公司化肥业务议案的表决通过似乎也颇具意味。中化总公司是否会借助中化国际,实现其最终整体上市的演变呢?目前我们还不得而知。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