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外贸总额将赶超gdp-欧洲杯买球网址

这几天,美国标准普尔正在对中化国际进行评级。这次评级主要针对中化国际的治理结构,在国内上市公司中请洋人就公司治理结构评头论足,中化国际是第一家。

事关重大,中化集团副总裁兼中化国际董事长罗东江先生前来上海等待评级结果。记者就此拜访罗董事长,访谈从中国进出口贸易的发展趋势切题。没想到,罗东江语出惊人,声称“数年之内,中国外贸将与国内gdp等量齐观,更进一步发展下去,年外贸总额甚至有可能超过国内的年度gdp。”

早报记者:为什么说中国外贸将与国内gdp等量齐观?

罗东江:先来算两笔账。去年国内gdp按官方汇率折算成美元是16000亿,进出口总额是11500亿美元。二者一比,进出口总额占gdp的比重已经超过七成。这是一笔账,代表着一种趋势。再算另一笔账,国内加入wto三年整,中国进出口贸易增长了2.3倍,整整翻了一番还多。这也代表着一种趋势。

账还可再换一种算法。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搞改革开放算起,27年来,只有上世纪八十年代末的个别年份除外,国内年进出口贸易的增长量一直高于同年度gdp的增幅。尤其是从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开始,进出口贸易的年度增幅要比同年度gdp的增幅平均高出约20个百分点,这样的势头一直保持至今。

伴随进出口贸易爆发性增长的还有一个特殊现象,绝大多数年份,对外贸易总是呈现顺差,以至于国内美元储备,20多年间增长了数百倍。依我的观察和判断,这种趋势还可保持相当长一段时间。

早报记者:关注中国外贸走势的人(包括机构),国内国外都不少,但至少我们还是第一次听到您如此乐观的“宏论”。对您的“宏论”先不作求证,我们想问的是,您对开放年代的“外贸史”是否作过研究?

罗东江:说研究谈不上,说很关注倒并非谦虚。首先,我是个老外贸,自跨出校门起就一直吃外贸饭,一吃就是近30个年头。中化是建国后国家最早组建的专业外贸公司,那会儿还是计划经济,但中化员工就穿西装、打领带,吹洋风、说洋话、吃洋饭。随着国家开放度逐渐加大,外贸专营权被取消,我们又是最早遭受市场竞争冲击并差点“翻船”的中央企业。这几年,中化国际乃至我们的大股东中化集团,虽说正致力通过拉长业务链条、改变“皮包公司”形象实施公司经营的战略转型,且收效颇可圈点,但毕竟进出口业务还是公司的主业,吃饭靠此,我能不关注整个国家对外贸易的走势吗?

不正常因素不是中国外贸主流

早报记者:依常理判断,一国的进出口增量与gdp增幅保持一种相对平衡比较稳妥,有一种理论或叫担忧很流行,说一国经济对外依存度过高,一旦全球经济出现起伏波动,就难免发生别国患感冒、自己打喷嚏的尴尬。这个担忧讲的其实也是一国经济的安全话题。拿国内外贸总额比gdp总额,增幅连年以数倍计,总让人觉得心里不踏实,里面就没有不正常的因素?

罗东江:不正常因素有,有些还表现得十分突出。譬如反倾销背后所反映出来的内部压价,兄弟之间恶性竞争等等。但也要客观地看到,不正常因素不是中国外贸的主流,是前进中的问题。不可否认,中国出口产品遭遇国外反倾销调查的不少,但每年涉案金额也就几十亿美元(譬如去年),相对于去年接近6000亿美元的出口总额,不足1%的比例。同样,中国出口商品因质量问题遭到进口国索赔的案例也有,但折算成涉案金额也是个“小数”。什么叫主流,“大数”就是主流,我这样说并非文过饰非。当然,说到不正常因素,还包括出口商品的结构性问题,主要反映为附加值普遍较低。结构性问题从根本上说,受制约于国家的工业化程度。

外贸持续高增长的主因

早报记者:您的分析着重于现状,但现状未必一定代表未来走势,我们以为,您的大胆预测似乎还需要更多有说服力的观点加以支撑。

罗东江:我继续往下说。依我的观察与思考,从宏观层面分析,拉动中国进出口贸易持续高增长的主要动因有三个或叫三个方面。

早报记者:您不妨展开来细说。

罗东江:首先是中国经济持续的高增长,为进出口贸易提供了良好的宏观经济环境与厚实的物质基础。这中间还有一点要说明,虽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一直处于高增长阶段,但进入新世纪,特别是加入wto以后,高增长是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实现的,也即“普惠”待遇的取得,使中国进出口尤其是出口的大环境获得前所未有的改善。

其次,随着欧美后工业化时代接近尾声,全球制造业转移开始提速。而中国东部沿海诸省业已打造形成的现有工业基础和基础设施配套,以及劳动力价格优势,客观上使中国成为承接国际制造业资本转移的首选落脚地。另外,外国直接投资也是进出口高速增长的关键变量之一。中国引进外资已连续10多年居发展中国家第一,去年更成为全球引资最多的国家。在现有外资企业中,制造业占了七成,去年新批外资企业中,72%的企业和75%的资本继续投向制造业,而且,随着国内对外资(包括技术资本)“消化”能力的不断提升,外资的“集群化投资”特征也愈发明显。外资向中国制造业集中,使得“中国制造”日益融入全球生产和营销的分工体系,成为世界贸易链条中的重要一环。今后相当一个时期,外资继续向中国制造业投资的趋势不可能变,那么多东西做出来,当然要销到世界市场去。

还有,外贸一直是中国经济的“三驾马车”之一,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无不鼓励出口,相应的政策是一贯的也是积极可为的。中间当然也会有调控,但调控不是收缩,而是推动外向型经济健康发展。政策效应持续释放,没理由怀疑政策要转向。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