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5日,中化国际位于上海浦东新区的科技创新中心新址正式启用。新科创中心作为中化国际总部“智库”,将以更大规模、更高水平开启科技研发新征程,为“十四五”期间我国化工行业高质量发展、也为上海加快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提供助力。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副会长李彬,中国工程院院士蹇锡高,中化国际总经理刘红生,中化国际党委副书记李超,中化国际cto陈宝树等领导以及欧洲杯买球网址的合作伙伴近百余位嘉宾出席当天举办的启用仪式。
陈宝树表示:“作为中化国际总部研发平台,科创中心将以‘创融卓越 绿色化学’为愿景,聚焦‘高市场容量、高增长、高技术壁垒’的重点研发项目,加快新产品开发,促进研发项目产业化,打造化工科技的高通量创新引擎。”
中化国际科创中心成立于2017年。随着研发规模的不断扩大,为进一步提升科研竞争力,科创中心于今年迁入新址。新址建设总面积14,400平方米,拥有各类仪器400余台,平台条件建设达国内先进水平,并已获得“院士工作站”、“高新技术企业”等资质,规划建设成为适应中长期研发任务的总部研发平台。
当前,我国化工新材料产量规模和增速居世界首位,但在部分细分领域自给率不足。2020年7月发布的《石化和化工行业“十四五”规划指南》提出,“十四五”期间要强化创新驱动,大力发展工程塑料、高端聚烯烃塑料、高性能纤维、功能性膜材料、电子化学品等前沿新材料,增加化工新材料产品的丰富度和高端化水平。
中国石化联合会副会长李彬说:“中国石化行业要走向高端化、差异化,必须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在‘十四五’期间,中化国际应当大力实施自主创新、瞄准未来创新、加强协同创新,开辟一条属于自己的转型升级新道路。”
作为化工央企的总部“智库”,中化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将继续肩负“补短板”、“补空白”的重要使命,打造化工科技的创新引擎。
经过五年的发展,中化国际科创中心构建起以新材料为核心的研发架构,并已形成工业催化、先进材料、特种尼龙、高端复材、工程中心以及分析检测中心六大技术平台,通过“联合内部合作研发、挖掘外部市场机遇、打造自主创新产品”三大维度全面推进科技研发。
基于总部研发平台的功能定位,中化国际科创中心服务于公司总体战略布局,与各业务板块紧密协同,在工业催化、数字模拟技术、过程强化技术等方面加强共性技术攻关。在abs、尼龙等材料领域,与各业务板块共建联合实验室,共同突破创新过程中的技术和转化风险,推动研发项目产业化进程。
另一方面,科创中心以市场为导向,积极开展前瞻性探索与业务培育孵化,探索新材料领域发展的最优路径,积极寻求中国化工行业“卡脖子”难题的解决之道。
目前,中化国际科创中心已成功孵化功能性膜材料和电子化学品业务。其中高性能膜材料已实现产业化,位于宁波象山的生产基地已完成建设。此外,由中化国际科创中心研发的特种尼龙mxd6、电子级聚酰亚胺pi膜等科研成果,具有打破国外垄断的重要意义,目前均已顺利完成小试,正积极推进工程化放大工作。
中化国际科创中心还积极尝试“开放式创新”,先后与康宁公司、上海化工院等企业和机构成立联合创新平台,共同推动行业创新。
以复合材料为例,中化国际科创中心与上海化工研究院成立了“中化-上海化工院复合材料联合实验室”。双方联合研发的高性能聚烯烃树脂,具有高强度、高模量、高韧性、易喷涂等特点,可以与碳纤维等高性能纤维复合,用于新能源汽车、风力发电等领域。
中化国际是中国中化在材料科学领域的旗舰企业,公司将“创新驱动”作为重要战略,自2017年以来,科技投入保持每年两位数高位增长,五年累计已超过35亿元。公司研发费用占产业收入比达4%以上,处于行业领先水平。
目前,中化国际在新材料领域的研发已结出丰硕产业成果。10,000吨/年锂电正极材料与5000吨/年对位芳纶项目已建成投产;15万吨/年双氧水法环氧氯丙烷项目已进入试生产;反渗透膜生产基地进入阶段性生产。
中化国际总经理刘红生表示:“中化国际勇于寻找行业难点和高点,坚持以产业化为导向的自主创新,提升开放式创新力度,致力于为中国化工行业发展提供强劲的科技势能。”